聚焦机动车维修行业治理难点,嘉兴市交通运输局联合综合执法、生态环境、应急管理等8部门于今年3月联合发布《嘉兴市“阳光汽修一件事”集成改革实施方案》,创新实施“阳光汽修一件事”集成改革,形成“1+2”行业治理新体系,即以1套数据为基础,提出围绕管理侧、服务侧2个方面的工作举措,着力打造导向清晰、多元参与、无事不扰、无处不在的监管服务新格局,实现行业监管效率提升、营商环境优化。改革以来,全市4656家机动车维修企业纳管率达100%,成功入选全省机动车维修行业监管服务改革试点。
01聚焦“数字化、清单化”,理顺协同管理机制

搭建数据平台,实现行业“清仓见底”。通过嘉兴市“阳光汽修通”监管服务平台,实现企业注册、备案登记、危废转运等核心数据互联互通。通过比对可一键生成“未备案”企业名录,实现企业数据清仓见底。至8月底,全市多部门已累计走访排摸“未备案”企业2395家。梳理事项清单,确保标准“统一规范”。全面梳理8部门19项涉企检查、行政处罚事项和24项企业常见违法行为,形成《维修企业备案指南》《部门检查事项及处罚事项汇总表》和《常见违法行为一次性告知提示清单》,确保市场准入(备案)标准、行业管理要求一目了然,落地落实。截至目前,累计发放各类材料1423份。
02聚焦“全覆盖、全融合”,实现行业高效监管

开展备案指导,助力监管前移。根据定期更新的全市未备案企业名录,针对性实施靠前介入、培训指导,联合多部门开展“点对点”上门指导,“一次性全量告知”企业开办备案流程与合法合规经营要求。至8月底,已新增备案机动车维修企业375家,企业备案率提升约20%。整合执法资源,实现多检合一。以“综合查一次”为切入点,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年度跨部门联合“双随机”抽查,统筹、协调各部门执法力量,实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、一次到位”。改革以来,已完成“双随机”联合抽查企业227家,督促整改企业56家。
03聚焦“透明化、增值化”,拓展便民助企服务


推出便民掌上应用,实现企业信息一键可查。开发“阳光汽修通”应用程序并上架“浙里办”,公示企业经营范围、信用等级等5项基本信息,支持消费者自主查询、筛选企业,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。全市备案机动车维修企业已实现100%公开。完善助企激励机制,实现直赔资格动态更新。建立与金融监管机构、保险公司的联络沟通机制,动态更新“维修白名单”,为经营服务信誉好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设立车险理赔直赔业务,进一步激励企业提升服务质量。截至8月,全市累计有169家机动车维修企业纳入“维修白名单”。